电子信息业出现"三低"趋势
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投资与消费关系得到改善,预计今年GDP可能保持在11%左右,增幅与去年持平。然而今年1-8月,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却出现了"三低"趋势,即增加值、利润和投资额低增长。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速度也低于全国工业产品的平均增速,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国民经济走势的趋向。
许勤介绍,过去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了10倍,产业规模由数百亿元扩大到数万亿元,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销量居世界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速在30%左右。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依然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销售收入47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000亿元,完成投资2068亿元,同比增加41%。然而,今年1-8月,电子信息产业销售增长19%,增加值增长18%,均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1-8月,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8.5亿元,同比增长29.7%,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了17.4个百分点。同时,在前8个月中,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6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内、外资企业呈现相反发展格局:内资企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了63.4%,而外资利润同比仅增长15%;平均利润率外资比内资还低。
三大因素减缓产业发展速度
多位专家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过多年扩张,今年出现的"三低"趋势,标志着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走过了高峰,产业发展出现了“拐点”。
东部沿海发展空间缩小,而产业梯度转移并未实现。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城市群创造了电子信息产业80%的产值,但这三个地区又以加工贸易为主。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这三个地区的生产要素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地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司长周子学说,当东部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后,我国沿海电子信息加工贸易并没有像纺织、皮革、丝绸等传统产业一样向中西部转移,而是转移到了周边国家。原因在于,外资企业产值占我国电子信息总产值的70%以上。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对海运和集装箱运输格外偏好。根据成本核算,海运和集装箱运输每标箱成本比内地运输要节省1000美元。此外,内地运输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因此,外资企业并没有大量到中西部投资建厂。
国家开始着手对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外企预期利润降低而选择转移投资。1-8月,外资企业(港澳台除外)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同比下降0.1%,呈负增长状态。
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大打折扣。中国电子发展研究院教授董云庭介绍,他近期在国内多家重点企业调研后估算,2006年由于人民币升值3.1%,全行业大约失去220亿元利润。今年人民币升值可能突破5%,全行业失去的利润将更大。
他认为,从总体上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正处于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升级时期,大多数核心技术尚无自主知识产权,因此,我国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尚无足够的技术空间来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